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5月15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 间:2020年5月15日
地 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主持人:胡凯红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嘉 宾:曾益新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崔 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
郭燕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刘登峰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监察专员
李明柱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监察专员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也转为常态化。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先生,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女士,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先生,国际司监察专员李明柱先生。首先有请曾主任作介绍。2020-05-15 14:02:47
曾益新: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有针对性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对重点地区防控工作指导,不断巩固防控效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四早措施”、突出重点环节、强化支撑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等具体措施;还就落实常态化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印发通知,力求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风险;组织专项检查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印发中小学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有序推进复学复课。各地区认真按照中央要求,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同时,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主动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向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技术支持。刚刚过去的一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中东欧、德、英、日、韩等国卫生部长通话或视频连线,召开多场中非抗疫视频交流;还派出多批专家组赴有关国家支持当地抗疫工作。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疫情总体呈零星散发状态,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黑龙江、吉林等部分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并引发了持续传播。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新冠疫情的未来走向还有很大不确定性。我们要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峻形势和潜在风险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把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屏障筑得更加牢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继续指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落实防控要求,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指导学校细化复学防控方案,保障师生安全和健康。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但仍要毫不懈怠继续加强和完善社区防控,做好核酸检测排查等各项工作。黑龙江、吉林等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地区,要及时快速处置,抓紧查清感染原因,快速阻断疫情传播。北京要加强全国“两会”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口岸城市要加强防控能力建设,提升监测、检测和救治能力,有效防控输入性风险。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学提供有力保障。2020-05-15 14:13:15
胡凯红:
谢谢曾主任的介绍,开始提问。2020-05-15 14:13:5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报告称武汉市正在开展对全民的核酸检测,请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另外,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这当中明确了对重点人群要做到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要做到愿检尽检,请问下一步如何细化这项工作?谢谢。2020-05-15 14:21:39
曾益新:
武汉市开始对全市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疫情的范围,开展主动搜索,加强检测和排查的力度,扩大检测范围也是落实“四早措施”的重要举措,也是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和做好常态化防控的重要保障。在对疫情风险、检测能力进行全面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既有利于精准防控,保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我们觉得不光是武汉,各个地方都可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常态化的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各个地方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可以结合自己本地的需要和检测能力来确定并动态调整检测的策略和人群范围。像武汉对本地区的全人群的核酸检测,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和工作,从社会动员和组织层面来讲,要尽量的保证先检测的这部分人群和后面检测的人群之间尽量不要有密切接触,这样使检测效果更加体现出来。从技术层面来讲,如果要采取样本集成式的检测方式,我们还要努力使检测的灵敏度不要降低,这是非常艰巨的一个任务,要把它做好。
5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常态化防控措施,为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采取了具体要求,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扩大检测范围,全力降低传播隐患。各地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检测能力,确定并动态调整检测策略和人群范围,实施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其他人群“愿检尽检”。
二是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全力满足检测需求。要加强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海关等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检测机构的积极性,加强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等研究、审批和市场转化,加快设备、试剂和耗材的产能提升。我们现在已经批准上市的试剂不少了,但试剂在使用过程还不断优化、不断研发、不断提升,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有大量可以做的。
三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提高检测效率。落实相关部门责任,有序引导、组织做好相关人员的检测工作。要加强社区发动,引导群众协助、配合开展检测工作,依法接受样本采集、检测、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这项工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好。
四是强化组织管理,加大保障力度。各级政府应将加强检测工作作为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经费保障,快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的实施,为巩固当前疫情防控成果,切实防范疫情反弹奠定基础。
我就作这样的简单回答。谢谢。2020-05-15 14:22:22
俄塔斯社记者:
您对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合作如何评价?听说中国拒绝了世卫组织派代表团去武汉P4实验室的提议,这是否属实?谢谢。2020-05-15 14:28:51
曾益新:
这个问题请国际司的李明柱同志回答。2020-05-15 14:29:34
李明柱: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当前,境外的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是艰巨繁重的,所以我们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多边层面,我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和二十国集团密切合作,落实这两个国际组织提出的合作倡议;在双边层面,我们近期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视频会议、中英卫生部长对话会,还有中日韩卫生部长视频会,这是在政府层面的交流。在技术层面,我们与非洲12个国家举办了视频技术交流会,主要是分享疫情防控的经验。另外,我们应相关国家的请求,向19个国家派出了21支抗疫医疗专家组,主要是帮助所在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充分肯定。
世界卫生组织是一个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协调全球卫生事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我们非常重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并且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肺炎抗疫国际合作中的领导作用。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一直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我们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之间还建立了技术交流机制,召开了多次技术交流会议。另外,我们也邀请世界卫生组织来中国现场考察,1月20日-21日,我们接待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赴湖北武汉考察,专家组访问了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实验室,与湖北的专家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2月16日-24日,我们接待了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这个专家组分别赶赴北京、四川、广东和湖北武汉,全方位、深入地调研疫情形势、防控措施、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等情况,他们也对中国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就疫情防控提出了非常有价值、有建设性的建议。世界卫生组织从来没有就参观某一个实验室提出过请求,所以“拒绝世界卫生组织去武汉实验室”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谢谢。2020-05-15 14:29:55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中国卫健委在1月3日下令销毁病毒样本,并且拒绝和其他国家分享病毒毒株,您对此有何评论?能否证实?另外,卫健委为何坚持不把无症状感染者纳入官方统计,考虑到现在无症状感染者确认是有感染能力的,并且引起很多关切,您如何评价?谢谢。2020-05-15 14:39:52
曾益新:
前面的问题请科教司刘登峰同志回答。2020-05-15 14:40:20
刘登峰:
这些美国官员散播的言论,纯属是断章取义,有意混淆视听。疫情发生后,面对不明原因的肺炎疫情,病原鉴定是首要任务,这是科学防控的基本工作。我们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国家级高水平的专业机构进行病原的平行鉴定工作,他们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就是为了早日鉴定病原体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对病原体的致病性保持高度警惕,也组织专家进行综合研判,基于防范生物样本病原泄漏、确保生物安全,根据专家综合研判意见,我们确定了对引起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体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进行管理,并对采集、运输、实验活动、销毁等等做出了明确的生物安全要求。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1月3日我们印发了相关文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风险,防范不明原因病原造成的次生灾害。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出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这在防范生物安全风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一直以来,我国法律法规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保存、销毁、实验活动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对于实验室条件达不到生物安全样本保存条件要求的,应就地销毁或移交专业的保藏机构保管,这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是法律法规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
关于病原微生物毒株分享,我国始终持积极开放态度,在病原微生物菌毒株分享方面,我国一直都是积极的贡献者。比如近年来,为防范全球流感大流行,在世卫组织框架下,我们向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都提供了很多高致病性流感病毒毒株。在新冠毒株分享方面,我们同样持积极开放态度,愿意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框架下,有序分享新冠病毒毒株,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科学研究,推动新冠肺炎相关疫苗、诊断工具和治疗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这是我的回答,谢谢。2020-05-15 14:40:40
曾益新:
我再来补充回答一下这位记者关心无症状感染者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研究过,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我们现在讲的无症状感染者实际上包括了两部分人群,第一部分是所谓的隐性感染者,他们感染这个病毒以后全过程从头到尾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这是一部分人群;还有一部分人群是感染以后还处于潜伏期,后面可能会出来症状,但是在检测的时候可能还没有症状,是属于潜伏期。这样的话归到确诊病例不合适,归到隐性感染也不合适,因为有一部分是变化的,所以我们用“无症状感染者”来统称这部分人,这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处理的。
第二,对检测到的无症状感染者,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每天都报告,每天除了报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之外,有一个部分专门报告无症状感染者,所以我们的信息是公开的,而且我们也报告今天有多少例无症状感染者转成确诊病例,我们的信息是公开的,是完整的,没有缺失。
第三,我们对无症状感染者跟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一样的关注,也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严格的医学观察措施,有一部分慢慢的出现症状变成病例了,有一部分自己就好了,我们一直在严密关注,采取非常严格的措施来管控这部分人。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现在还保持用“无症状感染者”这个称谓,这个问题我们反复研究过,这是我们这么做的原因。谢谢这位记者的问题。2020-05-15 14:42:33
美国彭博社记者: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卫健委1月14日就已经内部开始提出国家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大流行病毒的情况,但过了6天,在1月20日才公开证实病毒能“人传人”,您对此如何评论?美国一些官员宣称中方没有及时共享病毒资料、数据等,咱们对此如何评论?谢谢。2020-05-15 15:03:31
曾益新:
关于这个问题先要做一个说明。我们现在讲的“人传人”的说法是通俗或者简化的说法,如果是用完整和专业的表示,应该是“病毒在人和人之间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方式”。理论上,细菌和病毒都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但不同的细菌和病毒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差别很大。比如肺结核是细菌引起的,它的传播能力很强,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诺如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播能力也很强。乙型肝炎是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艾滋病也是病毒引起的,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这两种疾病的传播能力相对是有限的。对这个问题我先作这样的说明。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对它的致病病原、潜伏期、传播方式、传播能力、感染来源都还不确定,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了多学科专家在临床病例有限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开展了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加强对感染者临床表现的研判,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为国家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12月30日晚上,我们获悉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信息,委党组高度重视。31日凌晨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武汉市了解情况,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2020年1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研判疫情,作出部署,并且由委负责同志带领多名专家和工作人员赴武汉,指导、督促湖北省、武汉市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1月3日,我委安排有关科研机构对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平行检测,就是几个实验室同时做,可以相互验证;还开展了病原鉴定。
1月5日,排除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感、禽流感、腺病毒等呼吸道病原。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病毒毒株。1月9日,我委专家评估组对外发布:“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初步判断为“新型冠状病毒”。
1月10日,初步研发出检测试剂盒,又用了将近一周时间对试剂盒进行优化;并组织对武汉市发热门诊就医和留观患者开展主动筛查。1月12日,我们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使更多国家能够快速诊断患者,也向世界敲响了预防的警钟,发出了提醒的信号。
1月13日,泰国出现首例武汉市输入性确诊病例,我委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武汉市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一是把好“入口关”,严格农贸市场和野生动物的管理;二是把好“出口关”,落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体温筛查;三是把好“聚集关”,最大程度减少公众聚集。同时,规范各地疫情信息报送和发布工作,加强政策措施解读,普及防护知识。
1月14日,我委召开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再次作出部署,强调新冠病毒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方式仍需要深入研究,不排除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可能性,并对湖北省、武汉市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1月14日开会的时候,我们对病毒的认识还处于“在路上”的状态,当时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达到能得出结论的程度,我们还在努力获得答案。
1月19日,经过前后几批专家组以及当地医务人员的持续努力,我们对新冠病毒人和人之间的传播能力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所以,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实行“乙类甲管”等措施。此后,全国的疫情防控情况大家都比较清楚了。
现在回头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是人类首次面对的疾病,在疫情初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现有条件下最快的速度积累证据,深化认识,逐步掌握新冠病毒的特性,探索防治规律。同时,坚持底线思维,高度警惕风险,始终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依法科学制定防控政策,并履职尽责,严格抓好落实。
另外,您谈到对美国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刚才其实国际司李明柱同志的回答里已经作了描述,应该说我们和美国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早的,而且频度也是非常密切的,沟通交流也是多方位,有卫生部长之间的,有两国疾控中心主任之间的,有专家教授之间的,我们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的保守,也没有任何的迟疑,做到了尽量的分享信息,促进两国之间、包括全球的疫情防控。谢谢。2020-05-15 15:04:11
北京青年报记者: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还十分严峻,但现在大部分欧美的国家逐渐放松了管控措施,国内也有一些地区在陆续出现了聚集性疫情,这让民众有一些担心,关于疫情会不会二次爆发,卫健委对这个观点和大家的关心如何看?有什么应对措施?谢谢。2020-05-15 15:10:42
曾益新:
这个问题请疾控局的崔钢同志回答。2020-05-15 15:11:23
崔钢:
谢谢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刚才新闻发布一开始的时候,曾益新主任把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疫情的形势作了简要的通报,大家也可以在各种媒体上了解到,最近全球的发病情况。整体来看,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个国家从国民意愿、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基础、公共卫生资源,以及应急能力,按照各个国家不同的国情采取了不尽相同的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刚才你提到近期一些欧美国家,特别是一些疫情仍然严重的国家,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放松管控措施。在目前,疫苗及特效药物的研发没有显著成果的情况下,如果采取这样的放松措施的做法,最大最直接的风险是可能引起当地疫情的反弹,同时也会加剧全球疫情防控的复杂性、长期性,这对于我们国家的防控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目前,通过前一段的防控工作,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和阶段性胜利。我们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专业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锤炼。我们积累了行之有效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经验,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落细,因境外疫情输入引发我国疫情反弹的风险,我们认为总体上是可控的。
近日,在我国一些个别地方出现了境外输入病例的继发病例,这也提示我们,在整个防控全链条封闭管理中,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薄弱或者盲区,都会出现疫情传播的风险。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地、各相关部门结合防控工作的实际,认真排查风险隐患,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控措施,为防控境外疫情的输入,我们采取了从国门到家门全链条无缝衔接和闭环运作。这里面有主要几方面的措施,我给大家列举一下:
一是加强联防联控。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外交、海关、边检、民航、铁路等多部门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强化防境外输入的各项措施。比如我们一直坚持做好所有入境人员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一直在细化这些措施。
二是突出重点环节。落实好“四早措施”,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强化发热门诊的监测和传染病网络直报,实施“筛查-诊断-报告-隔离”全链条的封闭式管理。同时,我们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刚才曾主任给大家介绍了整体安排和推进的措施。
三是强化精准管控。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的范围,一旦发生社区的疫情传播或者发生聚集性疫情,要用最快的时间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及时快速处置,查清感染的来源,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
四是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的责任,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管理和防控,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同时,我们还继续广泛开展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公众科学防控,共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谢谢。2020-05-15 15:11:39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有力的医疗救治举措。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请问在医疗救治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成果值得分享?谢谢。2020-05-15 15:12:10
曾益新:
这个问题请医政医管局郭专员回答。2020-05-15 15:12:38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对于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以提高收治率和救治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为目标,也始终坚持“四早”、“四集中”的原则,努力提高治疗效果。梳理下来有几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关口前移,实现病例早诊早治。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工作,我们增设了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不断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和隔离可疑病例,同时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开放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同时也鼓励第三方的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检测效率,确保病例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二,迅速扩增医疗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在病例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好对病人的收治工作,做到了三个方面的快速扩增。一是快速扩增床位,在湖北武汉用了非常短的时间内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建立了方舱医院。同时也将一些综合实力强的医院腾出专门病区改建为重症收治单元,在很快的时间内,在湖北武汉的收治床位就扩增到41000多张,其中包括了9100多张的重症床位。二是,迅速的统筹调派医务人员队伍,我们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1月24日大年三十派出第一批医疗队员,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使得全国支援湖北武汉的医疗力量达到4.2万的医务人员队伍,迅速的调派医务人员。三是,迅速调集医疗物资、医疗设备,包括防护物资。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医疗资源的扩充,实现了对病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第三,不断优化和完善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和规范既是对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新成果的总结,同时也指导临床的医疗救治工作,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在优化诊疗方案过程中,不断在应用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成果,遴选一些行之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同时将临床实践当中的一些诊疗策略纳入到诊疗规范当中,我们先后更新了7版诊疗方案,第7版诊疗方案目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供在国际上分享。
第四,集中优质资源,全力加强重症病人的医疗救治。按照“四集中”的原则,集中专家、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组织最强的力量加强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在重症救治过程中我们坚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前方的救治与后方的多学科支撑相结合,医疗与管理相结合,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特别是中西医相结合的“五结合”经验,在做好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当中我们同样非常重视轻症的收治工作,以防止轻症向重症的转化。通过对重症和轻症的管理和加强救治,非常好的实现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第五,加强对疾病全流程管理。严格病人出院标准,出院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包括对患者的健康随访、康复、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的工作安排,来加强对患者的全程管理,促进患者全面的身心康复。谢谢。2020-05-15 15:12:58
胡凯红:
因为时间关系,最后两个提问。2020-05-15 15:13:33
封面新闻记者:
现在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公众比较关注疫苗研发的进展,请问能否介绍目前疫苗研发的有关情况?谢谢。2020-05-15 15:19:52
曾益新:
疫苗大家都很关注、很关心,这次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联防联控机制下面成立了由科技部牵头的科研攻关组,在科研攻关组的领导下有一个疫苗专班,负责组织协调服务各个单位推进疫苗研发工作。目前看来,总体的进展很顺利,能取得这么顺利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的体制优势,我们能够充分的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能够充分的协调各个方面的优势。比如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有病例,可以从病例身上获取病毒,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可以很好的合作,科研机构和企业也能很好的合作。当然,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疫苗每一步过程都要经过药监局、中检院、药审中心严格的鉴定、严格的审定,所以跟政府部门的联动合作非常重要,政府部门还包括科技部,科技部及时给予立项支持,给予资金保障,这些都是我们疫苗工作能够取得比较好的进展的重要原因,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体制优势。
目前我们已经有一项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相继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开展一期和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这也是药监局应急审批的创新,批准企业一期试验和二期试验同步进行。截止到目前,各个项目中总共已经接种了2575名志愿者。其中一期的临床试验已累计完成了539名志愿者的接种,有的已经获得了初步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抗体产生的数据,这是一期的临床试验;二期临床试验已经累计完成了2036名志愿者的接种,正在开展全过程接种和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所谓全过程接种指不光接种一针,有的接种两针,有的接种三针,正在开展过程中。在这些项目的临床试验过程中我们目前没有收到有重大不良反应的报告,按照计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上面的这些项目在今年的7月份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除了刚刚讲的腺病毒载体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技术路线,其他的几个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工作也在顺利有序推进,有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效果不理想,进行了调整,因为这个疫苗既是科学探索,也是一个技术,有的单位对发现效果不好的马上进行调整。进展较快的已经开始向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滚动递交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方案等申报资料,预计6月份开始还会有项目能够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来看,我们的疫苗方面总体的状况就是这样的,谢谢。2020-05-15 15:20:54
胡凯红:
最后一个提问。2020-05-15 15:21:50
经济日报社记者:
我们知道现在疫情防控已经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经济社会秩序开始逐渐恢复,公众十分关注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什么时候恢复,能否介绍相关情况?谢谢。2020-05-15 15:22:03
郭燕红:
谢谢记者的提问。医疗机构承担疫情防治和正常医疗服务的双重任务,因此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做好正常的医疗服务有几个重点:
第一,毫不放松地落实好“四早”,特别是要发挥医疗机构的前哨,也就是发现病例的作用,做到能够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和有效救治,这是第一,要发挥好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
第二,有针对性地强化医疗机构的感染和防控措施,特别是要做好分区管理、环境通风管理、消毒隔离,要全面做好感染风险的排查。同时,还要健全陪护和探视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科学防护,落实好标准预防措施。
第三,创新医疗服务方式,全面实施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一站式服务,优化流程,减少人员聚集,也减少感染风险。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促进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是刚性需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就必须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正常医疗服务的全面开展。目前,各地按照委里的部署和要求,正在全面加快恢复正常医疗服务。我们也做了统计,目前全国医疗服务的整体情况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5%,部分地区已经完全得以恢复。谢谢。2020-05-15 15:22:46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曾主任和其他四位发布人,谢谢各位。2020-05-15 15:23:1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5月15日新闻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