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综合医改试点实现转型升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6月26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七
作为第二批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我们以健康陕西建设为引领,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强化三医、上下、内外、区域联动,攻克改革难点,统筹医疗、医药、医保、公卫、监管、保障领域,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了改革推进机制由逐点突破到全面统筹,分级诊疗由大刀阔斧到精耕细作,公立医院改革由立梁架柱到“软装修”,基本医保由多层级保障到支付便捷,药品供应保障由降药价到内建外联,综合监管由传统到“互联网+”六大转变。下面重点介绍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供应保障方面的情况。
公立医院改革方面:10个设区市和83个县均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积极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3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0%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院完成医院章程制定。54家医院承担中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任务。薪酬改革试点覆盖10个市40余所二三级公立医院。实现收支平衡的公立医院占78.99%,较全国平均高11.5个百分点。
药品供应保障方面: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两票制”实现全覆盖。总药师试点持续推进,试点范围覆盖全省4个市51家医院。宝鸡市试点前后,医院药品费用平均下降10%左右。联合14省(区)组建药品耗材采购联盟,进口抗癌药联采价格与之前挂网价格相比,平均降幅11.3%。以2017年采购量测算,每年可节约采购资金0.91亿元。
主要新亮点:一是延安市、安康市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延安市组建第一、第二医疗集团,实行市级医院托管县级医院,实现了市县镇村联通联网联动,县域就诊率达到91.35%。安康市石泉县组建两大紧密型医共体,开展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医保按人头总额预付,实现90%患者在县域内救治的目标。二是宝鸡市总会计师制度初显成效。筛选派驻6名总会计师人选到6所市属公立医院任职,突出“四抓六提升”,抓经济管理、抓制度建设、抓审核监管、抓开源节流,推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流程再造、全面预算管理、绩效核算、成本管控、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升。三是咸阳市编制人事改革中的“一控、二变、三保障”。“一控”即编制总量控制,“二变”即人员公招、临聘变为自主招聘、岗位管理,“三保障”即编制内外同岗同待遇、财政适度保障、定期核查监管。改革后,近三年所招1425人中的844人由长期临聘转为编制备案管理;副高级以上职称岗位设置比例由16%增加到23%。
最后,衷心感谢长期关心支持陕西卫生健康事业的媒体朋友们,我们将不断强化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进一步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