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强化“三医联动”持续深化综合医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6月26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四
近年来,福建医改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支持下,聚焦体制机制,强化“三医联动”取得积极成效。
一、坚持“一把手”挂帅
全省各级始终把医改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加以推进,省级每年由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医改会议原则上不少于两次。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省委常委医改专题会上,省委书记于伟国同志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务必从政治高度认识和推进医改,强调要建立“三医联动”评价机制,确保“三医”真正能联、能动,对工作落后市县,省里将进行约谈。
二、持续“三医联动”改革
出台了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以医药为切口、以医保为引擎、以医院为主体的改革路径。一是以质优价实为原则,深化药品改革。建立了全省药品耗材阳光限价采购平台、统一结算平台和“两票制”追溯制度,加强药品采购和使用监管。积极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4+7”)试点。同时,“腾笼换鸟”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二是以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为重点,深化医保改革。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全省统筹调剂制度,今年起按实际征收的30%筹集省级调剂基金。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全省按病种收付费的病种超700个;其中三明市实施C-DRG分组达796组、覆盖出院人数的67.24%。三是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为核心,深化医疗改革。省、市、县公立医院以院长目标年薪制为切入点,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今年修订完善了省属医院工资总额、总会计师等管理办法。推进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遴选了44家医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实施医疗“创双高”和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力争疑难重病不出省。结合世界银行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实施,全省41个县域医共体已进入实质性运作。漳州等地全面完成公益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医保“村村通”。
三、强化医改支撑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尤其是基层队伍建设,2018年全省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分别比2014年增加0.33人和0.52人。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被定为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促进多元化办医,全省社会办医院床位数占比达20.6%。已启动省疾控中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深化公共卫生领域改革。
通过努力,全省医改成效持续显现:2018年,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保持较好水平;群众对公立医院满意度同比提高1.6分,总体比较满意。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药品零差率前提高10.52个百分点,其中三明市已达42.05%。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同比增加0.46人。县区级医院门急诊增长4.73%,患者流向出现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