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26日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六: 聚焦聚力 破立并举 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纵深发展
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优势,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机构增活力、医务人员受鼓舞”总体要求,围绕突破改革发展瓶颈障碍,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突出配套联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上下贯通多方协同的医改推进合力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作为保障和改革民生的重点工作列入全面深化改革内容,连续9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将医疗、医保、医改划归一位副市长分管,协调推进“三医”联动。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医改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医改工作,协调解决改革难题。先后出台涉及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配套文件20多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医改政策体系,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持。
(二)部门联动,配合协同。各相关部门立足医改大局,拧紧责任链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市医改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工作方案、分解细化任务、抓好推动落实。各级编制、财政、人社、物价等部门围绕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全面落实医务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加大财政支持、保障各项投入到位,创新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深化按病种付费改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改革任务落实,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建立起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多措并举,强化落实。市政府每年印发年度医改工作要点,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部署,通过全市重点工作督查系统,按季度排名通报。对医改成功经验,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文件在全市复制推广。市人大、市政协根据年度医改重点开展视察、调研,助力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充分通过媒体宣传医改动态、解读医改政策、回应社会关切,为推进医改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二、突出破立并举,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
(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市22家公立医院于2016年6月底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通过价格调整补偿80%、政府补助10%、医院内部挖潜解决10%,建立起多方分担的补偿机制,提前一年多实现改革全覆盖,药价普降15%,大型设备检查、检验价格下降13%以上。全面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遴选出30种营养性、辅助性药品,实行临床用药监控,自2017年1月实施以来,销售额较实施前同比下降42.6%,,节省医药费用过亿元。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取消药品加成调价补偿情况、采取综合控费措施后公立医院收入变化及医保基金使用情况,按照“腾空间、调结构”的原则,对323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突破门诊费用医保不报销的政策限制,将门诊诊察费、中医辩证论治费调高部分由医保定额支付,提升群众改革后的就医感受。对规定的7项政府投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保障,2018年,已拨付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1.2亿元。
(二)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成立了市、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行使政府办医职能,建立起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编制管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共核定医务人员总量18246名,较改革增加12565名。按人员控制总量设置职称岗位,市属公立医院中、高级岗位分别增长2.4倍、2倍。控制总量内医院自主制定招聘计划,招聘急需紧缺卫生人员738名,突破了一直以来受编制限制影响医院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等瓶颈难题,激发调动医院及医务人员活力。在无棣县和市中医院开展薪酬改革试点。无棣县两家县级医院院长年薪分别确定为25万、30万元,按基础、职能、绩效3:4:3的比例考评落实。市中医院院长年薪核定为38万元,已完成医务人员工资总量核定测算。建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将医疗费用增长、耗材占比等控费指标及诊疗量、服务质量等工作指标纳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财政拨付资金挂钩。
(三)深化医保支付方式配套改革。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下按病种付费改革,160个病种的285个病种亚目的支付标准及771个临床路径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施,既有效解决了过度医疗的诟病难题,又合理控制可能出现的医疗不足。在三级综合医院启动日间手术试点,实行手术费用定额管理。对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不补”政策。将县域居民医保筹资总额,在扣除风险金、大病保险等资金后,对应医共体覆盖人头,全部归医共体包干使用,调动医院自主控费积极性,试点县区无棣县从2016年超支近1000万元,变为2017年结余1050万元,推动医院由治病赚钱向防病省钱转变,实现了由重治疗向重预防的工作转型。
三、整合医疗资源,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一)推动医疗资源整合。从破解医疗机构间各自为战、利益竞争、互不协同等瓶颈入手,由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按照“1+X”模式组建紧密型医共体,统筹调配使用人才资源,建立上级医生下基层值诊带教、基层医生上级进修培训等制度,实现人才柔性流动。建立远程会诊、心电、影像、检查检验等诊断中心,推行检查结果互认,群众基层检查,结果适时上传,由断中心出具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为基层首诊提供技术支持。
(二)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县(市、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共体的组建管理,医共体理事会负责医共体的决策运营。各成员在保持单位性质、功能定位、财政投入、人员身份“四个不变”基础上,推行人事、财务、业务、绩效一体化管理,统筹医疗资源、技术人员、医疗收益、人员薪酬的使用分配。对下派医生以效定绩,对基层医务人员以劳计酬,制定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双向转诊标准和程序,将资源下沉、上下协作及双向转诊等纳入医改考核,引导医疗机构按功能定位有序诊疗。
(三)强化综合配套改革。一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属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制度,436人到基层开展技术帮扶,托管6家驻地乡镇卫生院。并通过专科联盟、远程诊疗等与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二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7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99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省标准建设要求,达标率82%、94%。乡村医生与乡镇医院全科医生、县级专科医生按照“1+1+N”模式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604个,签约193.6万人。三是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建成省市领先专科138个,引进研究生学历以上专业人才440人,与北京、天津、济南等三甲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专家带教帮扶,为群众基层就医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已建成县域医共体建设12个,覆盖54个基层医疗机构,占基层医疗机构总数的61%。
通过积极探索,综合施策,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呈现药品、检查检验、居民次均住院和看病就医费用负担下降,群众获得感、个人报销比例、医疗收入和医务性收入占比上升的“四降四升”良好态势。一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趋势有效遏制。2018年全市医疗费用增幅1.87%,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参保居民次均住院费用和住院个人负担次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394元和248元。二是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22.78元,下降4.73元,医务性收入同比提高0.52%。三是增强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做为改革主战场、主力军的核心动力,公立医院法人主体地位和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医患关系得到有效改善,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高。今年我市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将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做为典型经验予以通报表扬,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并在全国县域医改会议上做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