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 会员登录入口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14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五: 湖北省江陵县血防工作有关情况

发布时间:2018-12-14 | 作者: | 来源:

  湖北省江陵县有2100多年血吸虫病流行史,是湖北乃至全国有名的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历史上,血吸虫病给江陵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2008年,湖北省政府与原国家卫生部等部委签订部省联合防治血吸虫病协议,启动湖北血防“十年三步走”战略,全面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江陵县抢抓机遇,坚持以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为支撑,突出问题导向、补齐防治短板,关口前移、精准施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县已连续6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畜,连续7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8年、2013年分别达到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和传播控制标准,2017年通过湖北省现场技术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主要做法是: 
  一是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江陵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血防工作领导机制,持续保持抓血防力度不放松。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述职机制、工作奖惩机制等制度,不断提高血防工作执行力。并将血防工作纳入各地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与单位评先表模、干部晋升挂勾。凡工作不力造成疫情反弹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处理。 
  二是在防治措施上求精准。紧紧抓住人、畜、螺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同步推进。结合风险监测数据狠抓春秋季查灭螺,最大限度压缩钉螺面积,定期开展现场阶段性工作质量考核和效果评估,认真打造高水平规范化实验室,确保查病工作质量效果。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主要传染源开展风险监测,根据感染情况、密度等指标,判定风险等级,相应采取处置措施,突出监测敏感性、科学性。 
  三是在防治重点上抓关键。突出将传染源管控作为一项治本之策,持续发力,2010年,湖北省血防办在江陵县试点淘汰疫区全部耕牛,仅当年江陵县政府就投入资金3000万元淘汰耕牛23419头,对降低疫情危害、加快血防达标进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淘汰耕牛的同时,积极整合农业、水利、国土、交通和精准扶贫等项目,在重疫区乡镇、流行村大力开展血防综合治理,血防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监督和评估,充分发挥血防综合治理效益。 
  四是在能力建设上上水平。全县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血防专业机构队伍。2010年以来,国家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血防科研实验基地、湖北省血防科研实验基地和武汉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3个基地落户江陵。目前,基地累计承担中省市血防机构及高等院校科研项目58个,发表相关论文40篇,承办中、省、市血防技术培训班、现场会议12次,接待中外学术交流、考察活动35批次。多名业务技术骨干入选中省市血防专家库成员,在各项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中获奖。 
  下阶段,将紧紧围绕“严防反弹保成果、夯实基础上水平”的总体思路,继续坚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增强血防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江陵县血防工作做的更好,也恳请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心支持基层血防工作,为基层血防发声,为疫区群众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