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 会员登录入口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1月12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四: 开展健康促进 助力健康扶贫

发布时间:2018-11-22 | 作者: |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健康”理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一系列要求。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做好健康促进尤为重要。 
  一、云南省因病致贫返贫现状 
  云南省有88个贫困县,其中27个为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4.4万人,其中未脱贫332.1万人,贫困县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种类全国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目前仍有因病致贫返贫20.5万户、79.3万人,因病致贫返贫率23.88%,是主要致贫原因之一。 
  云南省因病致贫返贫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地理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27个深度贫困县因病致贫返贫12.2万户、48万人,占到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员的60.5%。深度贫困地区多为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地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二是从年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和老年人。患病贫困人群中,0—14岁占5.86%,15—59岁占55.33%,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8.81%,对主要劳动力和家庭收支的影响比较大。三是从所患疾病看,心脑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和长期慢性病占比较高,多与当地环境卫生条件、居民健康素养有关,亟需加强健康管理。四是从费用负担看,长期慢性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疾病救治的费用负担对贫困家庭影响最大。同时,我省也是全国需救治人员规模超过50万的5个省之一(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是全国健康扶贫人群数量最多、任务最艰巨、脱贫难度最大的主战场之一。 
  二、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涉及健康促进的工作要求 
  为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工作,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7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从“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4个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深化健康扶贫攻坚战。其中第22条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加强贫困县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积极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加强贫困县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建设,构建健康科普平台,针对贫困县的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做好健康科普宣传,加强贫困县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宣传教育,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健康生活方式”,为在贫困地区开展健康促进明确了任务、提供了支撑。 
  三、云南省在贫困地区开展健康促进的探索 
  云南是集山区、民族、边疆为一体的省份。针对特定的省情,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工作。 
  (一)针对迪庆州、怒江州这类深度贫困地区,按照“一州一策”的原则,制定专项方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打赢迪庆怒江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攻坚战的工作部署,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积极行动,与迪庆州、怒江州政府建立健康扶贫协作推进机制,分别出台了《云南省卫生计生委迪庆州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共同推进机制坚决打赢迪庆州健康扶贫攻坚战的意见》和《云南省卫生计生委 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共同推进机制坚决打赢怒江州健康扶贫攻坚战的意见》。在上述两个文件中,均制定了《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导健康促进工作落细落实。 
  《方案》分别考虑两州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当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设计健康促进工作项目,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创建、健康科普宣传、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等。特别是针对两州市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结合当地疾病特点和少数民族特色,将艾滋病防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用药、科学健身等健康科普知识制作成藏族、傈僳族、独龙族等语言发放到当地广电部门滚动播出。各地根据当地传统文化、节庆习俗、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策划和组织当地老百姓喜爱的健康宣传推广活动。针对当地吸烟饮酒较为普遍的现象,开展控烟限酒专项行动,创建无烟环境、限制饮酒场合,深入开展公众控烟限酒宣传教育及社会动员。目前,各项工作均已铺开,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针对独龙族这一人口较少民族,专门制定一揽子工作措施,着力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实现整族脱贫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独龙江乡是我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长期的封闭,使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针对这一特定民族,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在实施《怒江州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针对独龙族群众重点开展慢性病防控、吸烟危害、饮酒危害及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独龙族聚居行政村开展健康村创建活动;开展“健康中国行走进独龙江”现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独龙族居民健康巡讲活动。 
  特别是针对独龙族群众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特点,专门设计科普知识培训材料,培训当地会独龙族语言的乡村医生、村干部及志愿者,到群众家中口口相传健康知识。 
  (三)将健康促进县区建设与健康扶贫有机结合 
  将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同健康扶贫有机融合在东川区得到了生动实践。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是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区之一,同时也是昆明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区。在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中,东川区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工作实践,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普及健康生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目标,东川区抓住问题关键,采取超常规举措,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为29063户贫困家庭专门制作发放了健康促进知识读本,在每个贫困家庭中统一张贴健康素养66条和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画,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明白卡,多种方式加强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帮助贫困人口逐步改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提高对自己健康的管理能力,让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邀请或组建健康教育宣讲团队深入贫困村组,用老百姓听得懂的朴实生动语言开展“贫困人口健康教育面对面”专题讲座20余场次;为贫困群众录制了健康扶贫政策、健康促进知识宣传花灯小视频,在有条件的村打造“健康文化”示范小广场,设置健康步道、健康文化长廊,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养,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通过一系列工作,当地居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治未病”观念逐渐形成,健康消费需求由简单的疾病治疗,逐步向疾病预防和保健转变。健康素养明显提升。问卷显示,公众基本知识和健康理念知晓率37.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20.7%,健康技能掌控率28.3%。 
  健康促进也助推了健康扶贫,当地2018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比2016年初减少3340户10830人,被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 
  四、下步工作打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对今后三年的相关工作予以了明确。特别是五项重点行动(健康教育进乡村、健康教育进家庭、健康教育进学校、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健康教育骨干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我省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标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内容,结合云南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将方案提出的重点工作逐项细化实施项目,扎实有序推进工作开展,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