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

电影类评委会评选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8-07-16 | 作者:本站 | 来源:

电影类评委会主任  许柏林

 

  一、基本情况

  第十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收到电影类参评作品402部,其中符合要求的172部(电影28部,微电影144部),201868日,本届人口文化奖电影类作品初审委员会在北京进行了评审,5位初评委员对172部参评作品进行了逐一审看,进行了充分讨论,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选出入围作品47部提交评委会评选。这47部作品覆盖了全国24个省市,由12个公司和电视台、4个单位、4个个人报送。

2018年630日,本届评委会对47部入围作品进行了评选,在认真审看、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投票评选出获一等奖作品2部、二等奖作品6部、三等奖作品10部,还有18部作品获优秀影片荣誉。

  二、评选工作坚持的原则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政治导向。在评选中能够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作品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精神,能够反映全国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果、健康知识普及、推动人口文化发展,特别是能够聚焦并关注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者扎根一线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先进事迹。

  2、鼓励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的优质作品。作品的品格须积极向上,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精神,传播真善美,反映卫生健康工作实际情况,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内容鲜活生动、具有现实意义与启示价值。

  3、电影作品要求尽可能用视听语言讲好故事。就是要充分运用光影、声画、音乐、音响、镜头、场面调度等诸多元素来讲好故事,来表达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些都是评审影片的重要因素。

  4、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协调统一原则,适当统筹考虑作品的覆盖面、地区间的平衡。

  三、本届获奖电影作品的特点

  1、坚持具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全部获奖作品都符合这一要求。

无论是讲述人物命运起伏、个体成长的故事,还是聚焦医者工作状况、反映医者职业素养、群体形象的故事,都能将诠释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健康的方针政策,向大众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贯穿其中,让人们透过影片熟悉并了解到相关的卫生健康知识,为公众健康、快乐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比如,本届获得二等奖的两个作品,《我的影子在奔跑》这部影片通过大量丰富生动的生活细节,着力讲述了一位母亲在伴随自闭症儿童成长时所经历的种种体验。让人们从中了解到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行为习性,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对这一群体加以关爱。

又如,《青涩日记》,影片聚焦青少年成长主题,通过对两个典型家庭孩子成长问题的深入剖析,让人们深刻领悟到关注、关爱青少年心理成长、身心健康、探寻适宜的教育方法,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应思考的重要课题。

  2、题材涉猎面广,内容丰富,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卫生健康领域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是大电影《仁医胡佩兰》,还是微电影《烽火铃》;也无论是反映计生工作成就的《彩虹总在风雨后》,还是弘扬医者群体职业信念和精神的《钳诚·钳承》;无论是讲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成长不易的《紫娃》,还是聚焦高原医生感人事迹的《高原上的格桑花》等等这18部获奖作品类型丰富、风格各异,都从不同角度聚焦卫生健康领域工作者及普通人的奉献精神和美好行为,反映了他们为社会、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弘扬真善美,用讲故事的形式借助影像传播了公共健康卫生方面的诸多知识。

  3、获得一等奖的两部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与审美性上都达到了较好的呈现,表现出较高的水准。这两部影片既有对医生个体的刻画又有对医者群体的展现。影片主题积极向上,结构紧凑,节奏把握张弛有度,故事饱满,叙事流畅,视听语言运用娴熟。

如《你若安好》,讲述一群怀揣医生梦的青年,发展方向将何去何从?影片聚焦全科医生规培生的心路成长,透过金闪闪的思考,对医院现实情况及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观察,从而折射出一些社会现象,也传递出社会对优秀医生的需求和呼唤。影片风格明快,情节推进环环相扣,人物塑造鲜活生动。既有对个体成长的典型刻画,又有对群体医者工作状态的讴歌描摹,人物成长心理变化符合逻辑,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价值的影片。

又如《我是医生》,这部影片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影片将吴院士终身成就与生活工作片段错落有致地搭配展现,匠心独运的结构设置,巧妙的人物关系、矛盾纠葛,师徒两人观念的差异,既烘托塑造了鲜明的人物个性,又展现了肝胆学科领域的学术成就。

这两部影片获得一等奖是实至名归。

  总之,本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获奖电影作品总体质量上乘,具有一定的水准。这些多角度反映中国人口文化和卫生健康情况的优秀电影作品,将在影视画廊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