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类评委会评选情况汇报
电视节目类评委会主任 范宗钗
一、基本情况
第十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共收到电视类作品565件,涵盖了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等各电视门类。2018年6月12日在北京人卫酒店进行了初审,6位初审评委对所有参评作品进行逐一审看,在充分酝酿、讨论并统一意见的前提下,选出了50件作品提交评委会评选。从地域上看,作品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从制作单位来看,既有央视、省、地、县各级电视台节目,也有人口、卫生系统宣教部门,以及各文化影视公司等。从层次上看,国家乃至县市各级制作单位均有报送,体现了专业性、广泛性、代表性。
2018年6月30日,6位评委对50件入围作品进行评选,在认真审看、充分讨论、民主酝酿的基础上,投票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6件,三等奖作品10件,另有18件作品获优秀作品荣誉。
经评委会全体评委一致同意,提出了推荐电视纪录片《本草中国》第一季英文版为“组委会特别奖”的建议。
二、评选工作原则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内容导向为先的原则,坚持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倡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2、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坚持三贴进,坚持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有情怀,鼓励精品创作,更好宣传服务卫生健康工作。
3、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坚持百花齐放,充分尊重电视创作特点规律,充分运用电视声画并茂、表现手段丰富的特点,努力做到吸引眼球,生动、好看。
三、获奖节目特点
1、具有正确的导向和价值观。获奖作品无论是诠释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还是反映卫健系统的先进典型、社会关切的医患问题、科学普及等等,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获一等奖的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摄制的反映中国人健康状况的《健康中国》,获二等奖的由北京协和医院、新华网联合摄制的反映医学界权威专家医术高超、人品高尚、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的《三位“大”医生》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2、内容丰富多彩、涵盖面广。本届获奖作品不仅涉及中国优秀的医学传统,国家医疗整体状况,更有当下社会最为关切的医改、大众健康、看病、养老、计划生育、临终关怀、卫生健康工作的形象塑造等等,凡卫健系统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生老病死无不触及。宣传了国家政策,解答了许多疑惑,展示了医护人员的风采,加深了医患相互理解,记录了卫生健康工作的点点滴滴和发展进步,讴歌了我国卫健事业的成就。
3、形式多样、佳作众多。本届报送节目涵盖了电视几乎所有节目类型。以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一等奖)代表了卫生医疗界题材电视剧最高制作水平。纪录片、专题片、综艺节目也是好节目频现。纪录片《生命缘--为你撑起明天》(二等奖)、《家在苏州》(二等奖)、《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二等奖),访谈节目《家庭医生,您签约了吗》(二等奖)等都是上乘之作,这些节目无论是内容表达的逻辑,节目语境、画质、声效、节目架构等都体现了很高的专业水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质量。
4、百舸争流,社会参与度高。本届评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节目报送单位不仅仅局限在行业内部视频制作系统,还吸引了社会制作公司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央视及各级地方电视台的踊跃加盟,更给本次评选带来了生机活力,并大大增强了专业性、权威感,从而在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与国家级奖项相匹配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随着本次评选活动的公布并颁奖,相信会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激发更多的有识之士和各制作机构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该项活动的开展,为助推新时代中国人口文化和卫生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