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卫生计生文化建设 暨纪念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建会2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人口文化事业的继承者,面对20年前这个会的创立者彭珮云同志和在座的老同志,以及我们的老名誉会长宋平同志、姜春云同志和其他老同志,心情难以平静。当年这些有着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艺术家、专家、学者和计划生育工作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宋平同志和彭珮云同志的倡导下,率先提出了“人口文化”这个概念,积极推进人口文化事业,组织成立了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江泽民、李鹏、宋平和姜春云、彭珮云、李金华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为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题词。
二十年来,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在社会实践、理论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人口文化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我们一代代继承者,秉承着“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宗旨,配合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完成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宣传工作,我会也在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下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在1993年第一届理事会、1998年第二届理事会和2006年第三届理事会的基础上,于2011年6月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彭珮云、蒋正华同志任本届理事会名誉会长,李金华同志任会长,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同志任常务副会长,共有副会长15人,理事173人,其中常务理事63人;设办事机构6个:办公室、评奖办、宣传部、综合部、人口文化发展基金管委会和中国人口文化艺术团,工作人员10人。创建了会长办公会议制度,重要事项提交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审议,为协调副会长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规范了工作秩序;建立了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等相关制度。
2013年9月26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专家评估组对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进行严格的实地评估考察,评估组在工作结束时说:“通过这次评估,我们感到人口文化工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文促会成立二十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国家中心、重点工作,政策导向,社会发展相适应并紧密结合,评估组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
一、努力办好中国人口文化奖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在宋平、彭珮云和李金华等领导同志的支持和关怀下,团结了一大批热心于人口文化事业的文学家、艺术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创办和坚持、发展了中国人口文化奖,充分动员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吸引宣传、文化和艺术界人士踊跃参与,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人口计生题材的艺术作品,通过开展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倡导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中国人口文化奖迄今已举办十四届,现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承办。第十四届评奖活动分四大类十个艺术门类:广播电影电视类,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广播节目;舞台艺术类,包括戏剧、曲艺、歌舞;文学美术摄影类,包括文学、美术(含人口文化宣传品)、摄影;民间艺术品类;以及组织工作奖共11个子项。评选工作历经20年14届,为宣传计划生育国策和促进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挥广泛的宣传作用并为广大群众所熟悉和喜爱。共有数百个优秀文艺作品获奖,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口文化奖之所以历久不衰,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始终坚持正确导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宗旨,以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各地各界对这一奖项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报送作品十分踊跃。二是注重体现人口文化内涵,凡是有利于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都纳入评选范围,这是中国人口文化奖最鲜明的标志。三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相关文艺家协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组委会,彭珮云会长和李金华会长亲自担任主任,崔丽常务副会长担任执行副主任。四是聘请顶级专家组成评委会。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和相关文艺家协会的协助、配合下,聘请顶级专家担任各门类评委会主任,聘请知名专家担任评委,以保证评选的权威性。五是确保公开、公正、公平,聘请中国文联评奖处、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事司和驻委监察局的同志担任监委,严格遵守《中国人口文化奖章程》,阳光操作、程序规范、保持清廉,没有任何不良社会反映和违规行为,被业内认为是“一方净土”。六是联合相关部门及文艺协会共同举办。评选活动得到中宣部原副部长申维辰、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邬书林、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等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指导。所有的评选类别都得到相关文艺协会的密切配合和具体帮助,通过联合发文、系统发动、共同组织,使评选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七是着力提高中国人口文化奖的品位和质量,从源头抓起,举办相关业务培训班,聘请著名专家授课,在创作上下功夫。在遴选作品时放开眼界,跳出人口计生系统的小圈子,扩大创作、征集作品的范围,推动人口文化题材的艺术创作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吸引文化艺术界人士踊跃参与人口文化题材的艺术创作。评选工作完成后积极做好优秀作品的宣传推介工作,让全社会共享人口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推动人口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八是在实践中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内容上不断扩大人口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的融合,使路子越走越宽;方法上借助现代传媒等科学手段,不断改进和完善评奖办法。
二、重视和加强地方群众人口文化建设工作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肩负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宣传重任,近年来调整思路,目光下移,围绕人口计生中心工作,以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和城镇社区为阵地,认真落实李金华会长提出的推动人口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村入户的要求,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作用,促进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的开展。
彭珮云会长和李金华会长多次深入山西、山东、河南、重庆、安徽、新疆、青海、广东、宁夏、内蒙等地,亲自考察、调研、推动和指导各地人口文化建设和城乡养老工作。
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九个省市和大连、青岛、深圳三个计划单列市成立了地方人口文化促进会,山西、山东、河南、重庆等地许多地级市也成立了人口文化促进会,人口文化工作蓬勃开展。
各地人口计生委和人口文化促进会的大力支持和重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多年来各地对我会工作支持、帮助是无条件和真诚的,所有成绩都与大家的协助密不可分。
多年来,山西省努力建设“三项工程”,至目前共建设人口文化大院6503个,人口文化活动室6745个,人口文艺宣传队4291支;倚靠山西传统文化根底深厚、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丰富人口文化活动的内涵;在全省所有的地级市成立了人口文化促进会,创办了“山西人口文化奖”。通过活动,积极倡导孝敬老人、勤俭节约、夫妻恩爱、邻里互助、村容整洁、劳动致富等科学文明新风尚,体现人口文化“软实力”。山东省推动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通过人口文化作品创作和群众活动组织能力培训,提高工作水平。组织实施“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下大力抓好阵地、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并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推广经验。河南省创新思维,围绕“服务为民,政策惠民,文化乐民”,协调各方力量,组织实施人口文化宣传服务活动;登封市修订村规民约,倡导男女平等,改变婚丧陋习的做法在全省推广;三门峡市开展的“国策杯全国人口文化楹联大奖赛”活动引起热烈反响。湖南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全面加强和规范了经常性工作;积极指导基层开展人口文化办点工作,在基层创建的“计生屋场文化”树立了文促会工作的品牌和良好形象。广东省积极推动基层人口文化促进会成立和人口文化示范基地的建设;连续组织人口文化摄影大赛、摄影巡回展、书法展等活动,在全省组织《那串风铃在响》舞台剧巡演,开办了《人口文化讲堂》,参与了全国(广州)性文化节的筹组工作。重庆市注重人口文化促进会组织建设,成立了七个区县级人口文化促进会,定期组织召开会长工作会,带队组织基层干部去外地考察参观学习人口文化建设。承担了“计生赶场”和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宣传服务活动;积极组织重庆人口文化节和重庆人口文化奖评选工作。陕西省借助文化大省底蕴深厚的优势,狠抓阵地建设,努力打造人口文化精品。结合新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室、人口家庭服务室、人口文化广场、人口文化网等多种形式传播阵地建设;联手媒体网络开展人口计生新闻评比活动,联手民间艺人在3000多个村落组建婚育新风宣传团队,联手社团组织承办 “书画缘国策情”大型采风活动。甘肃省人口计生委和人口文化促进会与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广电总局共同举办“繁荣人口文化,促进家庭和谐”人口文化艺术节,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与利益导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幸福家庭”典型;整合人口计生系统资源,对人口文化阵地进行规范化建设。青海省围绕“康福家行动”积极开展人口文化活动。建立起具有地域特点的人口文化园区、人口文化广场、人口文化大院、新家庭文化屋、人口文化网等人口文化传播阵地,打造了幸福花儿红、婚育新风林等十大人口文化品牌,创办了人口文化艺术节;开展了人口文化产业的摸索尝试工作。深圳、大连、青岛、河北省定州市、福建省安溪县,群众人口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取得明显成效和社会好评。
北京、内蒙、辽宁、吉林、江苏、湖北和四川等省区市在省人口计生委的领导下,开展了不同形式、各有特色的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
三、加强宣传和艺术业务培训的职能
培训是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的重要职能。围绕委中心工作和我会业务举办高质量、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班,充分发挥了本会资源优势和作用,着力提升全系统宣传人员专业素养、技能和水平,拓展社会宣传视角。2011年和2012年我会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人事司联合举办了“全国人口文化重大题材视听业务培训班”、“全国人口计生舆情监测管理与应对培训班”,2013年与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事司、宣传司联合举办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人口文化社会宣传和新闻宣传人员培训项目培训班”;我会还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北京西藏中学共同举办了“美丽藏区可爱的家”藏区学生影像纪实活动摄影知识培训班,500多名藏族学生参加了培训。
四、加强人口文化社会宣传和信息传播
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人口文化惠民活动有声势、有特色、有影响力。通过《为了母亲和孩子》等公益演出形式,《和谐中国》、“全国十佳女孩”颁奖等晚会形式,《关注人口 共建和谐》美术摄影展、《人与自然和谐》书画展、“情系藏区 服务百姓”健康促进工程回顾展等展览形式,“人口文化走进西部”等人口文化节形式,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宣传。
为方便群众性文娱活动的开展,将中国人口文化奖获奖曲艺和歌曲类节目编辑成册,作为农村书屋配套下发的书籍供群众使用。1996年创刊、由彭珮云会长题写刊名《人口文化》杂志已连续出刊18年;2011年又创办了信息交流平台《人口文化动态》,李金华会长题写了刊名;2009年创办的《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网站加大了自身宣传力度。
曾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的北路梆子《香火》、五音戏《腊八姐》、电影《花腰新娘》等一批影视广播戏剧精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或入选作品奖。近年来,我会与国家人口计生委、辽宁省铁岭市政府联合摄制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我会与河北省委宣传部共同推荐的话剧《雾蒙山》,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五、人口文化宣传首次走向国际舞台
2013年1月,我会副会长瞿弦和与宋燕带领的中国人口文化艺术团一行27人,应邀赴新加坡参加了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品牌活动“欢乐春节”对外演出交流活动。 “欢乐春节”活动倡导“欢乐、和谐、共享、祈福、纳祥”的思想理念,突出“欢乐春节、和谐世界”的时代主题,已在99个国家和地区的251个城市启动,2013年正式走进新加坡,是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舞台。此次赴新演出20场次,受到新加坡人及各国游客的热情欢迎与赞誉,圆满完成了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任务,中国驻新加坡使馆特地发来感谢信,对此次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六、狠抓内部规范化建设
为了紧跟形势、提高驻会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多年来会内注重政治学习和党组织活动。今年“七一”,围绕“中国梦”以征文演讲的方式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人人撰稿登台演讲,每个同志都从不同角度对人口文化建设、做好本职工作提出见解,从而为实践中国梦找到了落脚点。
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要求制订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完成了规定动作;学习教育阶段原原本本学习了三本书,并组织了讨论;对照检查阶段以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查“四风”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很成功,受到督导组好评;目前正在转入建章立制阶段。
建立健全内部行政事务、财务审计和项目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审批程序。同时以高标准、严要求和压担子的方式搞好传帮带,加强对青年职工的专业考核与培训;调整确定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了队伍建设和基础性工作。
七、思考与思路
二十年来我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引发我们认真思考。
1、紧紧围绕和配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把工作纳入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总体规划部署,就有了做好工作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我们特别感谢委领导和各厅、司、局以及各委直属联系单位多年来对我们的重视、支持、帮助。
2、彭珮云、李金华两任会长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珮云同志对工作亲自指导、部署安排和创新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令我们十分感动。李金华会长在两年多时间里百忙之中参加人口文化活动十几余次,每到一地都对当地的党政领导就人口文化和老龄工作进行宣传、指导,他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扩大了人口文化以及我会的社会影响。崔丽副主任为我会事业发展和高层协调做了大量幕后工作。
3、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党政部门和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妇联等社会团体以及相关文艺协会的大力支持,使我们的工作保持了高起点和高质量,没有他们,我们难以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在此对他们表示深切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4、各地人口计生委和人口文化促进会的大力支持和重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多年来他们对我会工作的支持、帮助是真诚的无条件的,所有成绩与大家的协助密不可分。
5、我的前任王夫棠同志、朱明媚同志以及曾经参加、参与、支持、帮助过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工作的所有同志,他们打下的基础和做出的成绩,为我们铺垫出一条攻坚克难的道路,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与他们的奉献密不可分。
6、全会同志团结、进取、努力拼搏,卓有成效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十分庆幸我们有这样一个团队。
今年,我们和原卫生部、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共同经历了大部制改革,见证了卫生计生工作在新时期的又一次转折。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面临新的形势,人口文化事业有了新的机遇,一定要把握住卫生计生工作的发展大局,把握住社会组织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从新的起点再出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扩展新时期人口文化工作内涵,理清思路,推进工作。紧紧围绕卫生计生工作大局,在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为加强卫生计生文化建设和社会宣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发挥应有作用,为促进人口文化事业发展、为“健康中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再次真诚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同志、各协作单位、各兄弟单位和全国各地卫生计生委、人口文化促进会对我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们期待继续紧密合作,促进人口文化事业发展,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