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力开创人口文化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我们在广东省召开全国人口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各地开展人口文化工作的经验,讨论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人口文化事业科学发展,这对于我们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进一步加强人口工作和人口文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崔丽同志讲话很全面,很重要,各地要认真学习,宣传落实。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密切联系人口文化工作的实际,深入学习和领会十八大精神,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今天上午,大家通过听取各省区市和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的经验介绍,很受启发,真切地感受到人口文化事业的地位日益提升,它以其宽泛深厚的内涵、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同时也感受到,人口文化事业前景广阔,市场巨大,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奋力开创人口文化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审视和考量新形势下的人口文化工作,进一步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
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如何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人口文化工作新的实践,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我认为人口文化工作要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形势下,人口文化工作应当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专列一章,全面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在向文化强国迈进的伟大征途中,我们的人口文化工作者必须勇立潮头,以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为自己从事的事业争得“一席之地”,使之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人口文化工作应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和谐良好的人口环境。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是加强社会建设、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我们的人口文化一定要强化职能,要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引领作用。大力弘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男女平等、敬老养老、生殖健康、家庭幸福”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创造良好条件。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人口文化工作应当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营造新的社会风尚。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而且独立成篇进行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的集中阐述,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论创新的进一步升华。人口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在理念上是一脉相承、互相贯通的,在工作中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二者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强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都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人口文化与生态文明一起抓、共同做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人口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已有20年的积累和沉淀,它的内涵和外延比较宽泛,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进行拓展,使之逐步系统和完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在理论上开辟人口文化领域的新境界,在实践中开创人口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今天有六个省(区、市)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这些经验是对20年来人口文化工作的全面总结,既有共性,又有特色,把这些经验概括出来,就是人口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做法。例如广东的“多方联系形成合力”;江苏的“统一规划,上下联动,强化主流媒体作用,发挥网络传媒的正能量”;湖北的“高位推进,引领人口文化大合唱”;广西的“通过各种宣传媒介,以建设诚信计生为阵地的人口文化大舞台”;重庆的“坚持五个结合,强化三个阵地”;贵州的“从本省多民族的特色出发,在各民族的民俗节日和民族文化活动中植入人口文化的内容,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我们要在各地区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把人口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善于利用文艺宣传形式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扩大人口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利用文艺形式宣传人口文化,是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的政治优势。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会知道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是靠文艺起家的。90年代初,一些具有强烈爱国心、责任感的艺术家、专家学者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率先提出了“人口文化”这个概念,开始推动人口文化事业。20年来,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团结了一大批文艺界和有关方面的同志,通过评选中国人口文化奖、组织艺术团下乡演出以及多种文艺宣传形式,为建设先进的人口文化鼓与呼,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同时,各地也都通过举办人口文化艺术节或组织具有区域特点的文艺演出等活动,积极宣传人口政策和计生国策,取得了可喜成绩。可以说,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的成立与我国人口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艺宣传这个起飞的翅膀,也离不开艺术家们一贯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实践证明,文艺宣传这种形式,具有形象生动、娱乐性和感染力强、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等特点,是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有效地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强有力武器。过去,我们靠它开辟了人口文化新天地;今后,我们仍然要靠它进一步扩大人口文化阵地。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继续搞好中国人口文化奖评选活动。这是我们独有的品牌,涉及到电影、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戏剧、歌舞、曲艺、文学、美术、摄影、民间艺术品10个类别,影响相当广泛。二是建设好、利用好人口文化大院等阵地和平台。支持和指导基层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广泛参与、形式灵活多样的人口文化活动,使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经久不衰。各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也可以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三是发挥中国人口文化艺术团的作用。经常“走下去”,为基层群众慰问演出,或举办主题宣传活动;适时“走出去”,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和谐文化。
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播人口文化,是新形势下一条资源共享、节能便捷的绿色通道。十七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彭珮云同志最近在文化部一份工作简报的批示中指出:“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人口文化工作,值得认真加以研究”。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看得很准,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新经验。如何把人口文化建设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重要的一席之地?我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我所用,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办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成本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利用率,以便把着力点集中在提高服务效能和传播能力上,更好地应用现代传媒等便捷手段传播人口文化。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共享工程”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将先进的人口文化精品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必须筑牢人口文化阵地,创新活动载体,分类给予指导。只有这样,宣传才有力度,人口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入户才能落到实处。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更广泛地流传社会乃至影响世界。我们从事人口文化工作的同志,既要善于用好文艺宣传这种形式,也要学会运用公共文化体系和现代新兴媒体。这是新形势下做好人口文化工作的基本功。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开展人口文化工作的活力
一要切实加强对人口文化工作的领导。2012年1月17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口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了加强人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人口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体制机制保障,这是推进人口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提高对人口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人口文化建设,将其作为新形势下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注意发挥人口文化促进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向党委政府宣传倡导,争取更大的支持力度,在人员、经费、设施等各方面提供保障,真正要做出省级规划,积极引导,上下联动,形成人口文化建设的大舞台、大合唱。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我们要逐步树立大人口文化的理念,即人口文化不仅是围绕计划生育这个内容,更应该从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比如:保护妇女儿童权利、实行教育均等、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就业、养老问题、社会保障等。只有这样,人口文化才能深入地扎根人民群众之中,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
二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口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活动主体也是人民群众。因此,要调动他们参与人口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人口文化建设中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之真正成为主人。现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高了,要满足他们的新期待,积极搭建公益性人口文化活动平台,多组织开展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人口文化活动载体。群众中有许多文化能人,要让他们有展示才艺的机会,在人口文化活动中发挥“一技之长”,起到骨干作用。各地要鼓励创新,总结推广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及做法。做好人口文化工作,贵在策划和组织好活动。有活动,才有活力;群众参与了,才有生命力。
三要积极开展人口文化工作调研。组织调研是把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为一体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深入到人口文化工作的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新鲜经验;另一方面,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给人口文化工作实践以正确指导和积极引导。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点任务,积极发挥专家学者作用,加强对人口文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理论研究;加强人口文化建设分类指导和典型培育,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争取创作和出版一批人口文化理论研讨及实践探索的成果,推动人口文化建设创新发展。进行调研是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重要一环。在机关和办公室时间长了,脑子里就感到空空的。多到各地走一走,多到基层一线看一看,多接触群众就能接上“地气”,就会了解不少新情况,发现不少新问题,学到不少新东西,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年以来,我先后到新疆、青海、江苏、山西、广东等地进行考察调研,每到一地都很受鼓舞,深受启发。
四要努力推进人口文化作品创作生产。要广泛团结文化艺术工作者参与人口文化建设,加大人口文化作品开发力度,努力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图音像宣传品、出版物和文艺作品。要完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推动以人口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精品制作,争取在创作及联合摄制专题纪录片、数字电影和电视剧方面有新的起色。要大力发展公益性人口文化事业,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通过文化信息资源、文化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的共享共建,满足公众对人口文化相关知识和服务的需求。要推动人口文化产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和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人口文化设施,提供针对性的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
五要进一步加强人口文化促进会自身建设。人口文化促进会是加强人口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广泛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倡导先进人口文化的重要平台,是人口计生部门同文化艺术界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前面我说过了,人口计生部门要注意发挥人口文化促进会的职能作用。但另一方面,人口文化促进会也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自我生存及发展能力。要争:争取领导支持、部门支持和群众支持;要创: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和创立典型;要联:和人民群众联为一体,以适应时代和使命的要求。明年,是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成立20周年,应当借此机会很好地进行总结。各地人口文化促进会开展工作各具特色,需要经常地进行一些交流。必要的话,可对“人口文化促进会建设现状及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希望,人口文化促进会要更加广泛团结和紧紧依靠文化艺术界及有关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理事和常务理事的作用,动员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人口文化事业。同时也希望,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在县以上成立人口文化促进会,以壮大人口文化工作队伍,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共同推动人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文化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祝愿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为推动人口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