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会长李金华 在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舞台艺术类)组委会会议上的讲话
一、中国人口文化奖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文艺奖项,为中国人口文化发展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口文化奖是在宋平、彭珮云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于1993年创办的,是经中宣部批准,由国家人口计生委主办,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承办,中国文联各有关协会协办的全国性文艺奖项,迄今已举办至第十四届。十八年来,它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特别是家庭美德建设,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人口文化奖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文艺奖项。第一,以人口文化为题材是这个奖项最鲜明的特色。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文化奖正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设立的。以人口文化为题材是它区别于其它奖项最显著的标志。第二,艺术门类的综合性和联合举办是这个奖项的又一特色。中国人口文化奖包括广播节目、电影、电视节目、戏剧、曲艺、歌舞、文学、美术、摄影、民间艺术品等十个子项,门类比较齐全。作为评奖工作的领导机构,组委会由文化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以及相关文艺协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委系各专业艺术协会推荐的国内著名专家及人口文化专家,具有权威性。第三,坚持专业性和业余性相结合也是这个奖项的一个特色。多年来,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直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鼓励来自基层的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注意发掘原生态的草根文化。在获奖作品中,既有专业剧团的“阳春白雪”,也有民间业余的“下里巴人”,二者相得益彰,深受群众欢迎。第四,保持清廉的风气是这个奖项传承下来的好传统。为确保评奖过程阳光操作,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每次评奖均聘请两名监委全程监督,规范实施。同时,评奖中实行回避制度,有参评作品者,不能担任评委。十多年来,评奖不收任何费用,从来没有出现过营私舞弊问题。特色就是生命力 。我们一定要保护它的特色,把好的传统继承下来,使之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
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人口文化奖的社会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定要认清中国人口文化奖面临的新挑战。近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从根本上确立了文化在国家体制、发展战略和未来竞争中的地位。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即将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将审议通过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为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要在六中全会关于文化改革与创新精神的指导下,使中国人口文化奖在新的形势和考验下有新的作为。
一定要增强对中国人口文化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就是对人口文化的觉悟和觉醒,即对人口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人口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先进人口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从而自觉地把中国人口文化奖作为人口文化的重要品牌进行培育,自觉地承担起用先进人口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文化自信,就是对人口文化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要做到文化自信,就要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口文化发展的母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人口文化发展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口文化发展的灵魂。同时,又要面向世界,吸收外来人口文化之长;展望未来,不断创造人口文化发展前景。这样,中国人口文化奖才能立于社会主义文化之林,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定要结合发展着的人口工作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造。中国人口文化奖应是“人口”和“文化”二者结合的艺术佳作。今年4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就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讲了三个问题,特别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六项重点工作既是人口文化工作要研究的课题,也是举办中国人口文化奖要体现的内涵。只要结合人口工作实际积极地进行文化创造,就能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人口文化产品,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从而使这个奖项充分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中国人口文化奖的品位和质量
艺术的生命力都在于它的品位和质量。品位主要是指它的时代性、先进性;质量主要体现在它的群众性,即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所以,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中国人口文化奖的品位和质量。我认为,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培训和指导。一般来讲,每年评奖都是先发通知,尔后各地各界进行作品征集、创作和报送。这些工作,虽有一定的组织和要求,但大多是自发行为。积极性高的就报多一些,反之则报送得少甚至不报。有的报送单位不把关,不加筛选,基层送什么就报什么,因而作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客观上讲,由于没有相应的培训,缺乏专家的指导,报来的作品中有不少艺术水平不够高,还有的不符合人口文化题材。要提升中国人口文化奖的品质,首先应当从源头抓起,在创作上下功夫。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各地的人口计生广播电视宣传节目质量,传播先进人口文化,推动中国人口文化奖(广播影视类)评选活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和中央电视台九频道将于10月下旬在北京举办全国人口文化重大题材视听业务培训班,5天专业培训,参训人员120余人,聘请9位著名专家授课。这种做法很值得提倡,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必将为中国人口文化奖通过专业培训进而提高创作水平走出一条新路子。可以肯定,这种培训事半功倍,坚持数年,循序渐进,必有成果。建议各地从实际出发,在培训和指导工作方面下些功夫。
二是放开眼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从全社会遴选最优秀的作品。今年,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在各个专业评委会评奖结束之际,分别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有的评委尖锐地指出,多年来,中国人口文化奖主要还是在人口计生系统圈子里运作,没有完全走向社会。我看这个意见很中肯。中国人口文化奖绝不能只在墙内开花。这次获得特别荣誉奖的话剧《郭明义》,事先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并没有报送,因为他们不知道有这个奖项。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认为该话剧符合人口文化题材,符合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也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有关专家与剧院领导取得联系,经评委会、组委会审议一致同意,他们获此殊荣。还有,这次的舞蹈一等奖《骑楼晚风》,也是之前未报,后经中国舞蹈家协会三名评委提议才补报参加评选的。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放开眼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全社会挖掘最优秀的成果。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这样才能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也才能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
三是积极做好优秀作品的宣传推介工作。一个好的艺术品,一开始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和接受。因此,对优秀作品的宣传和推介也是提高获奖作品影响力,使其深入人心所不可或缺的。应该肯定,我们这些年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仅仅把评选获奖作品作为最终结果,忽视对获奖作品的宣传和推介,忽视优秀作品的引领和发酵效应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有的作品获奖后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是对艺术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研究获奖作品的宣传推介的渠道、途径、方式及组织领导等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充分依靠人口文化促进会的各参与部门,希望我们的各位理事、副会长共同关心、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优势,把每年的获奖作品推向社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人口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推动人口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